科技赋能健康中国:AI与再生医学的融合与未来——王存玉演讲实录
时间:2025-07-14
近日,2025昌平医药健康金融投资创新论坛在昌平成功举办。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北京大学临床医学高等研究院院长王存玉院士发表《科技赋能健康中国:AI与再生医学的融合与未来》主题演讲。以下为演讲实录:
我一直在思考,在 AI 推动药物研发的背景下,结合过去的失败经验,如何做好研发工作。北京市正大力推动 “AI+”,我在此分享一些基于失败经验的思考。
AI确实能做很多工作,包括设计的新蛋白,因为专利的关系我不能细讲,但是有改变了很大的普遍性。药物研发是长期的过程,比如说拿到侯选确定了,我做了一个靶点十多年,那是和世界上最有名的科学家合作,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因为AI出现了以后,从结构生物学到高通量的筛选,再有人工智能辅助,确实是解决了很大问题。
因为我的失败,所以我就想我们能不能从简单的方法入手,在再生医学方面做一些工作,从AI的方法找到,因为长生不老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课题。特别是我在美国的时候,硅谷大佬纷纷设立好几家公司,怎么能长生不老,把这个药找出来。所以我们就开始布局,怎么找和衰老有关的做点工作,我们在这些方面找了一些突破口。我个人觉得,在这方面有几个方面,现在一个重要的方向就是材料设计,基本上我个人觉得生物材料,特别是应用到临床医学基本上是无所不能,你要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举个例子,一般的药放到口腔里吞咽,药下不去,现在材料上非常简单,基本上是无所不能的。AI推动药物的发展,因为传统的医学研究,发一个信号通路找到一个靶点,那个过程是漫长的。现在微观上可以找,另外就是通过AI利用大数据分析,看什么疾病跟什么食物相关联,跟什么肠道菌群相关联,同样有可能找到新的靶点。另外AI在临床流程推动方面,从设计方面有很大的作用。
这些方面是比较热门,我怀疑在座有没有打过干细胞,可能有的打了不敢说,这个是北京市,昌平和亦庄,这也是一个比较热点的需求。另外,分离T细胞,防止肿瘤转移的。个体差异大,疗效预测困难,组织构建复杂,可控性弱,缺乏精准监测和动态评估手段。在AI方面就会提高好的决策,调控评估,微环境的温度。与传统药物来说,我做药做了十多年没成功,这些点都在里面,一言难尽。我个人回顾来看,药成功的话需要越简单越好,这是我个人体会,越复杂往往成不了事,就是这个情况。现在NASH有一些成药了,有很多发展瓶颈,存在很多困难,我感到人工智能大数据的方向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向。
创新药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这一轮科学,特别是这一轮我们国家对科技,对研发一直在主抓,对人才的主抓,这一轮新药研发是一个好的机遇,主要是要做好顶层设计的问题,我们国家都注意到了,创新药专项出来了,对下一轮的研发,因为从国家,去年10月份我从国外回来,可能会有更多的突破性的进展,这是我的猜想。从AI方面来说,它对生物材料设计,这个说实话我也不懂,但是你有了数据以后,放进去,往往能出来有趣的东西,我就不细说了。另外,一个类器官,模仿人类疾病发生发展,这个发展很快,我个人觉得AI在这方面可能还会做很多有益的工作。包括有了类器官的模型,再结合AI找药方面,我个人觉得还会有很多新的东西能够出来。
这一轮科技革命,特别是从干细胞测序开始,疾病组学,我们看三维空间细胞结构怎么相互作用的,怎么做不知道,想借助AI进行发展,比较有挑战性。如果有了大量的多组学数据,结合AI智能,在精准干预决策方面我想可能要有好的突破性的进展。
下面讲两个例子,我认为AI做再生医学有可能解决一些问题,到了我这个年纪,爬楼梯要警惕一下,骨质疏松、骨关节炎、肌肉退化,这些问题要警惕,这是老龄化社会里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再生医学也是一个挑战的问题。肌腱衰老,这个课题最早的做法是怎么做的呢,我们找年轻人的肌腱和老年人的肌腱,看到细胞的变化,哪些是上调,哪些是下调的,哪些基因表达高,这个基因可能有功能防止衰老,相当于用大数据的方法分析。这是不同的发展阶段,我们找了一个蛋白Periostin,这个蛋白出生的时候特别高,老了以后从红色变成蓝色了,这个蛋白是不是能够维持干细胞的功能,防止肌腱衰老。我们加了这个蛋白以后,这是两个蛋白,一个是Sox2,这就是一个干细胞因子,这两个表达量升高。我们用老鼠模型跟对照相比明确能够促进肌腱的再生。在做的过程中我们有一套数据库,哪是高表达,哪是低表达,北大医学有一个教师谢振伟,他开发了一个工具DLEPS,它能够根据基因的表达模型,能找小分子药影响这个基因表达,我们就把相应的数据跟它合作,把相应的数据进行分析,找了一个很有趣的分子,我们不是发现很多基因升高嘛,哪些基因升高呢,他找了一个细胞,加了POG以后干细胞升高了,我们看干细胞表达Sox2和Oct4,如果把这个干细胞长的更大更圆,通过AI很快找了一个基因,我们做了一个生物学试验花了好几个月,它几个小时就告诉你了,并且防止干细胞的渲染。另外我们做了一个模型,在老龄小鼠上做了切割伤,POG治疗促进肌腱部分切割伤的愈合和预防衰老,这个里面有大量的脂肪化,加了POG以后血管有明显的改进,这是给大家举的POG的例子。
再举个干细胞骨质疏松的例子,常常说骨髓减少了干细胞,跟大家科普一下,国内好多同行都跟我说,我打干细胞了,大部分人打的就是脐带血的干细胞,这个名字相对还是有争议的。这是第二个例子,通过深度学习方法找了另外一个新药,大家知道骨质疏松随着年龄增长,围绕干细胞的基因表达,多组学分析,用现有的数据看哪些药物有可能促进干细胞的干性,防止MS衰老,我们找了一个药物,二氢青蒿素,青蒿素大家很熟悉,治疗疟疾的,我们根本没想到还可以防止骨质疏松。接着证明AI找这个东西是不是有用,这是一个简单的蛋白变化,这两个干细胞因子表达量明显升高,红点代表细胞增盈的情况,从这方面来说,这个DHA能够促进干细胞的干性。下一个问题是不是在体外有这个效果,体内有没有这个效果,我们就做了一个老鼠模型,把雌性小鼠卵巢去除,遇到了骨质疏松,同时它治疗,可以看到骨丧失明显恢复,这个药能够有效防止骨质疏松。同时看这个药是不是能治疗牙周炎。还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意外发现这个药还能够防止脱发,能够毛发再生,这只是小鼠的数据,现在关于小鼠的数据能不能在人上应用,如果能用的话这是一个很大的市场。
近一两年,我深刻感受到 AI 能助力药物研发少走弯路、提升效率。北大医学部有优质的 AI 药物平台,欢迎有合作意向的同仁私下交流。此外,我们正推进一款原创药物研发,目标是达到全球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