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健康金融创新论坛|“产业生态圆桌”嘉宾演讲实录

时间:2023-11-30

产业生态圆桌

医药健康产业发展迅猛提速,产业园及运营服务机构建设也驶入了快车道。2023年11月17日,在北京昌平举行的2023昌平医药健康金融投资创新论坛上,“产业生态”圆桌,汇聚了康桥资本高级董事总经理兼康桥医疗健康产业设施平台首席执行官康海华,泓润健康集团创始人王辉,赛默飞中国临床开发副总裁臧冬宁,华大蓝色彩虹生命科学加速器总经理赵炜文,北京高博医院及北京高博博仁医院执行院长郑晓宇,ATLATL创新部总负责人、ATLATL创投执行董事庄稼六位嘉宾,在主持人远毅数字医疗加速器负责人李阳的引导下,以《产业园高质量发展要求下,服务运营机构的提升之道》为主题展开了探讨,嘉宾立足所在产业园区和服务运营机构讲述了目前所面临的痛点与难点,并分享了作为服务运营机构的战略方向和发展计划及如何通过模式创新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多家昌平园区生态机构,纷纷提出各自的合作服务模式,积极推动各机构合作并希望为整个昌平园区提供更好的服务。

下文根据现场分享内容整理,内容有删减:

李 阳:今天特别荣幸和在座的各位,无论是在医疗服务的运营还是在医疗创新服务运营这一块非常有经验的专家和前辈共同来探讨和交流。数字医疗加速器全名是叫昌平生命谷远毅数字医疗孵化器,我们完全是昌平本土的孵化器和企业。今天我是带着很多我自己深度思考和疑惑来跟各位专家进行请教。

下面进入嘉宾自我介绍环节。

康海华:大家下午好!我来自康桥资本,康桥资本是2014年成立的、专注大健康领域投资的资产管理平台,目前有PE、VC、私募债券,还有不动产基础设施,全球总资产管理规模超过70亿美元。我现在负责康桥医疗健康产业设施平台,这个平台是三年前创立的,成立了第一个基金,目前募了近9亿美元,在中国领先的生命科学产业集群布局。我们希望通过一站式、综合性和全周期的不动产基础设施解决方案让生命科学企业跑得更快、更轻,我们也非常荣幸在昌平、在中关村生命科学园,跟昌发展一起开发三期首发项目,希望能够通过优秀的载体帮到企业在生态里快速地成长。

王 辉:大家下午好!我来自泓润健康,泓润健康2017年成立,它是专注于医疗器械赛道的产业服务平台和产业生态,从两方面在构筑产业支撑,一是产业金融服务,二是产业技术服务领域。产业金融服务有一支私募基金,主要投一些医疗器械早期项目,做早期孵化和投资,同时,对于自己内部孵化和投资项目也提供了投行业务,包括股权融资、财税服务等;产业技术服务主要布局了四个方向:1、医疗器械第三方研发和检测实验室;2、医疗器械CDMO平台;3、医疗器械灭菌中心;4、医疗器械CRO公司。希望通过资本的力量和产业技术服务的力量推动早期项目更好更快地发展。

臧冬宁:大家好!我来自赛默飞集团临床研究服务的业务单元,PPD是两年前被赛默飞收购的,我们在中国已经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它是作为一个全球的CRO,在中国深耕了20多年。在PPD旗下分三个主要的业务部门,我这边主要带领临床开发,主要助力药企开发的药物能够快速上市。第二个业务部门,是位于苏州的实验室。第三个业务部门,是现在位于昌平区的支持临床研究中心的业务单元。非常感谢今天有机会能够跟大家进行交流。谢谢!

赵炜文:大家好!我来自华大集团旗下蓝色彩虹生命科学加速器的赵炜文。我们主要做两方面工作,一方面,协助华大集团内部项目孵化和技术的转化;另一方面,更多地是为市场化的项目嫁接产业资源和创业服务和资源。我们通过旗下奇迹之光来进行早期的投资,目前在深圳、常州都有孵化器和产业园区在运营,也很高兴今天和各位嘉宾有深度的交流。

郑晓宇:大家好!我是来自高博博仁医疗集团的郑晓宇,大家定义高博(高博博仁医疗集团,简称高博,同下)是医院平台,实际上我们把自己定位成临床驱动型的医疗科技平台。高博作为北京市的第一家研究型医疗机构落户在昌平生命科学园里面。高博目前业务板块有四个:1、医院板块,希望真正站在产业端,帮助更多的企业推进临床试验、临床研究的进展,最终推到商业化的场景;2、研究中心板块,与多家CRO企业有密切合作,希望真正把临床研究的资源和临床资源结合起来;3、第三方检测平台,目前也有380多家公立三甲医院跟我们合作;4、数字化平台,助力临床数据和临床研究数据相结合,真正助力产业研发效率。

庄 稼:大家好!我是来自ATLATL飞镖的庄稼,飞镖加速器来源于美国波士顿,2017年在上海张江落了第一个园区,2021年在昌平落了北京的国际创新中心,今年有幸获得了北京标杆孵化器的称号。飞镖加速器主要做的是生命科学与生物医药孵化的加速创新中心,我们想提供一站化的服务,对于原始创新的创业者包括科学家他们过来以后有这样的场地空间和技术支持,包括一些仪器、金融支持、投融资对接,包括政府事务对接服务等。我个人本身在加入飞镖之前是投资人角色,在现场也看到很多的投资人前辈。从投资圈到了产业圈之后,希望在这块能做到更多的产业转化的工作,助力更多的原始创新的发展和壮大。

李 阳:在做产业园区服务或者机构在运营服务招商这方面,有面临哪些的痛点和难点?

庄 稼:主要分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硬件方面,高净值或高价值的仪器采购热情高,但使用率偏低,资产闲置。如果园区内配置更高效的物流或管理体系,进行仪器采购和管理,可以大幅节省成本,也能更好地服务客户。软件方面有两点,一是人才。园区企业在硬件需求满足后,后续困难在人才招募,因为人才稀缺。服务运营机构有责任帮助企业招募人才,飞镖加速器一直积极作为。二是投资融资。早期项目创新性高,但获取早期风险投资较难,如果有资金支持,对公司发展大有裨益,避免早期创新被扼杀。

郑晓宇:高博现在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共有七家医疗机构,这七家医疗机构全部都是在产业园里,在园区里有三个行业里特别明确的痛点:第一个,现在不管是抗肿瘤药的研发还是创新器械、IVD产品开发,核心都是临床导向的。需要临床土壤,使医院成为产业端与临床端更早交流互动平台;第二个,在于政策,研究型医院本身有很多的掣肘,需要在政策端进行突破,所以产业园区如果能够在政策上做一些先行先试,也许能引领行业的发展。第三个,现在真正缺的是培育跟孵化,希望产业园包括一些政府地方引导基金能够从单纯的“投”转化成帮助企业去成长孵化,真正培育一些优秀的企业。

赵炜文:从华大来说,我们关注的方向相对比较多、比较散,而做孵化器或者园区,需要考虑多个领域、不同的需求,而怎么把这些需求找到一些共性服务好是我认为比较蛮有挑战的事情。另外做行业的企业孵化,需要想好怎么样维持长期状态。目前模式比较多,除了政府的支持,在座各位除了产业园可能还有孵化器以外都会配一些基金,这也是一种很常见的方式。因为我们做孵化的话,早期是有投入的,以后逐渐以怎样的基金形式或者其他的形式能收回投入、政府怎么在早期承担支持义务等,这是我目前考虑到的一些痛点。

臧冬宁:我从CRO行业的角度来讲,CRO是提供服务的行业,主要围绕企业提供研发助力。如果问我痛点难点的话,我想到六个字,“既要、又要、还要”,既要质量又要速度还要成本低。相关数据表明,在过去这五年内,全球的CRO市场包含临床前、临床以及药物发现,整个市场增长每一年在17%左右,中国的市场增长是在25%以上,证明了CRO在中国有它存在的价值,目前就是要解决用更低的成本,更快地让药物研发推进,并且还要保证质量。从PPD的角度来说,在中国的投资计划,主要是希望能够支持中国本土的药企,支持中国的biotech,目前我们也在跟昌平区科学园进行各种可行性的评估。

王 辉:说到产业园区的招商运营和服务,我个人感觉很大痛点在招商专业化人才队伍的培养上。因为在大健康领域有很强的产业属性,需要专业的招商团队对产业有较深的认知,才能在运营过程中提供对应的专业服务。另外,专业园区招商很难跳出区域的产业背景,全国政策差异很正常,但是需要园区在结合自身定位的情况下,考虑如何结合当地产业政策将园区优势发挥到最大。

康海华:我们考察百余家企业,发现不管是康桥资本的被投企业,还是市场中的其他生命科学企业,基础设施建设运营都是难点和痛点。康桥医疗健康产业设施平台能通过租赁、定制开发和售后返租等方式,帮助企业盘活重资产、释放资金流动性,从而改善资本结构、获得主营业务增量资金,最终提升企业核心价值;在运营效率上,能提供从工艺流程设计、实验室及GMP的生产设施设计、采购管理、项目管理到验证服务的全流程医药工程服务,确保安全、按时、按预算、高质量完成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此同时,康桥运营团队也能协助生命科学企业获取高管人才、资本市场、临床资源、申报审批和政府关系等战略资源,助力企业快速成长。

李 阳:我想代表数字医疗孵化器分享我们遇到过的痛点和难点。刚才庄总提到在早期能够对项目进行投资和孵化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孵化器有一点特殊,是昌发展、生命园以及远毅资本三方联合来运营的,因为有资本方的参与,所以在早期投资和孵化能够得到解决。但是还遇到了其他难点:第一个,公立医院的临床需求或是概念怎么样从临床出来。第二个,目前产品研发往往是基于院外的设计和想法去做出来的,很难深入到医院临床诊疗路径里面去。

李 阳:第二个问题,关于产业园区定位和规划以及对于服务机构运营如何保持大家的目标和愿景一致,怎么协调不同利益相关方的需求来建立服务运营机构的战略方向和发展计划?

赵炜文:我们现在在常州做以合成生物学为主题的园区。无论做园区也好、做孵化也好,肯定是至少五到十年的事情,得坚持下去,且自身和利益方要有将产业发展起来的一致决心。以常州园区来说,我们觉得这里面最大的利益相关方,一方面肯定是当地的政府,还有华大在当地落地的分支机构以及当地的生态圈企业,之所以孵化器的成立也是有这两个原因:第一,常州市政府和金坛区政府出台了很多支持政策去推动合成生物学领域发展。第二,华大在常州落地了合成生物主题相关的研究所,同时也成立一个合成生物学产业链上游专注于像DNA的合成、RNA合成、酶、蛋白原料产业的公司。从华大的角度上,我们也希望能有这样的一个生态以及把这个产业做大的决心和愿望,做好孵化服务。

王 辉:刚开始建设园区时需要把握园区的定位,我个人觉得随着产业园区不断发展,专业化园区可能是大的趋势。在短期的时候放弃一些利益,园区刚刚建成的时候考核控制率、入驻率指标,可能有很多企业入驻进来,但这个时候对于园区拥有方来说要考量入驻的企业到底符不符合园区的产业定位,随着在你定位范围下不断的产业资源、产业项目的聚集,项目的聚集之后会带来资本的聚集,项目聚集还会带来人才的聚集,项目聚集还会同时带动你整个产业上下链服务体系。突破这个平台期以后,可能产业园区就会有比较长远利益的沉淀。

李 阳:在医疗服务或者创业服务领域,机构或者企业在服务模式上有哪些创新?有哪些吸引力及竞争力?数字化技术可以怎样赋能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康海华:基于康桥资本多年来亲自下场孵化、投资与运营的践行,康桥医疗健康产业设施平台深知生命科学企业成长的痛点、不同成长阶段企业对于载体的需求,能为企业带来更多实在的帮助和赋能。企业无论是有新增的载体需求,还是想转型做轻资产,或者是其他类型的载体需求,我们都能提供一揽子、多元化且全生命周期的资产优化方案,并用虚拟仿真等数字化手段帮助企业提前做好定位规划,确保企业能够顺利实现产业链转型,避免因没有载体而失去市场机会。

臧冬宁:作为一个服务运营机构来说,可能希望用更低的成本来运营一个更快、更高效、更高质量的项目,在CRO行业更关注通过数字化手段和运营模式的创新来降低增效。目前更多的模式创新是在运营方面,通过实时数据监测替代人工引入,在保质量的前提下降低了成本,PPD全球今年所有的项目都会用这种方式,这就是我们一个创新的模式。

郑晓宇:关于创新,我们说构建一个立足于产业研发角度的医疗机构,除了PI和受试者资源、病人资源外,还需要组建重要的专业化的临床研究服务团队,在医院内部设立专门的临床研发部门,这是我们的一个创新。另外,数字化,我们做底层数字资产基建,让医院电子病历能够更好地结构化出来影射到临床研究的数据机理,再到统计分析,实现电子病历与临床研究数据体系的有效对接。未来数字化将会渗透到更多领域,甚至利用AI辅助编写的试验方案等。

李 阳:各位认为今后如何能够进一步去提高服务机构的质量?或者说在座的这些服务机构之间互相有哪些可以合作的点来共同为整个昌平园区提供更好的服务生态?

康海华:欢迎各位加入昌平国际精准医学产业园,我们将帮助生命科学企业用更少的资本和精力获取更好的基础设施,通过更好的落地方案和战略资源持续为昌平园区引入优质企业资源。我们不仅仅是希望成为物理空间的提供者,而是希望成为产业生态的建立者,最终能 “成就”企业和当地政府的短中长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影响力。

王 辉:产业园区以后可能还是要往专业化方向去发展,这样能够体现在专业化的趋势下去做一些资源的聚集,同时也更容易在某一个趋势和一个方向下去做前沿方向的布局。产业园区以后要搭建自己的供应链体系或者服务体系,围绕着某一些专业领域去做,在产业生态上也要做进一步的构建跟搭建。

臧冬宁:刚才大家提到多次资源的整合以及企业之间的合作,我们都知道非常重要,尤其是临床试验中需要的合作方太多了,但我最近最大的感受是,说起来容易,其实做好很难,需要多方配合并实实在在投入精力去整合。我们最近在研究在中国如何落地个体化细胞基因治疗临床项目,如何让中国医院和病人参与国外sponsor的CGT项目,尤其要解决样本出口和进口等等,我们发现可能有些公司或业务部门已经在探索或落地部分环节,但是很遗憾没有整合在一起,这是我们要关注并努力改进,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赵炜文:我这边有一些特色的产业服务可以跟各位结合或者共享,比如部分做肿瘤早筛的企业,技术推广到医院自动化程度不够,我们最近也在帮企业,正好华大有两家上市公司可以在联合研发上面有一些合作;在注册报证方面,最近也有一些初创企业找到我们,因为现在做创新类的要报三类证的企业难度还是比较大的,所需要的资金量还是时间周期都比较大;海外业务的拓展,这也结合到上一个话题,我们的医疗器械诊断的水平在“一带一路”国家里面的质量可以完全满足当地的需求,但是可能是缺少这样的途径,恰好我们这边也是在“一带一路”各个国家里边有很好的合作通道,这一点也是可以联合出海、共同走出去。

郑晓宇:我想表达的一个观点,临床资源不是高博资源,我们希望是北京市公共服务平台,甚至是未来面向全国或者面向国际市场的资源,不管在临床研发端,甚至在很多商业化场景上,这家研究型医院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东西,也特别欢迎加速器能够入驻到医院里共同做一些联合实验室,这样让医生科学家创业不再那么困难。

庄 稼:生态的核心是开放与共享,开放与共享的最终定位和落脚点在于了解自己的优势以及差异化的点,本身合作的点就是抓住自己的差异化。比如说,同一个园区上下游关系还蛮多,不管是孵化器或者平台上从来不是竞争的东西,而是合作的关系。而在不同的园区或者地域上的定位也是重要的,不同地域之间也是有很好的协同效应。我个人感觉最终落脚点在于对于未来行业的深刻理解和探索,有这样一个理解不仅是一到两年,甚至是五年的定位,探索之后可以帮助各家参与方更好地协同作用。

李 阳:数字医疗孵化器想到的思路和各位专家刚才所提到的有共通之处,现阶段能做的是尽可能吸引或者引导或者投资更多优秀的企业入驻到昌平。希望我们能够一起来努力把昌平医疗服务生态做得更好。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