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加快医药健康协同创新行动计划(2021—2023年)发布

时间:2021-07-26

医药健康产业是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方向,是助推北京创新发展的“双发动机”之一。《北京市加快医药健康协同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0年)》实施后,有效地提升了本市医药健康产业创新策源能力。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握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机遇,近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北京市加快医药健康协同创新行动计划(2021—2023年)》。

1

提升原始创新策源能力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充分利用高校院所、科研机构等在京科研资源,有效支撑国家重大战略科技任务实施。

推动生物技术创新突破。支持开展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在类脑芯片、脑机接口技术上进入国际先进行列,脑重大疾病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建立生物安全创新技术体系。重点聚焦新发突发传染病,开展预判、监测等前沿技术攻关,培育实时预警、精准溯源、前瞻预测的技术能力。

2

推动临床溢出效应显现

深化改革激发医疗机构科技创新活力。支持医院拓宽筹资渠道,建设1-2家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研究型医院。

持续提升临床研究与转化能力。建成20个左右研究型病房及5-10家医研企协同创新基地,力争产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成果不少于10项。

全面提升产业发展支撑能力。加快推进医院间和区域内的伦理审查结果互认,实现全市伦理互认机构超过40家。

促进健康信息资源共享开发利用。加快北京健康云建设,推进“1+N+1”互联网医院综合平台建设,初步实现数据资源化。

3

推动产业国际化高质量发展

培育和促进企业梯队式发展。支持在京的创办原创技术企业20家,支持企业跨越式发展,新增上市企业25家。培育年销售规模50亿元以上企业15家、100亿元以上企业6家。

推动第三方专业服务平台与孵化器建设。加快建成十万升生物药研发与生产代工(CDMO/CMO)平台。持续推进第三方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建设。

持续推进创新药发展和加快医疗器械产业技术创新。推动创新药提交上市申请达到15个,创新医疗器械提交上市申请达到75个。

加快布局培育数字医疗新业态。加快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建设和广泛落地,试点建设1-2家智慧医院,培育2-3家数字医疗标杆企业。

强化疫苗产业技术创新和生产体系建设。加快引进和布局mRNA等新型疫苗技术平台,建立北京疫苗检测中心,打造具有国际水平的疫苗产业集群。

推动中医药守正创新与传承发展。支持中医药开展临床研究和中药新药的创新研发及产业化应用。

利用全球资源推进产业国际化发展。引进跨国公司及新兴领域企业在京设立总部或研发中心,构建国际化产业服务体系。

4

完善产业发展生态

强化空间资源配置。新增不少于3000亩可上市的工业用地供给,三年为医药产业企业新增300万平方米楼宇空间保障。

加强短缺专业人才引进。实施医药健康人才引进专项计划,建立人才引进兑现机制,加强对企业给予人才引进奖励。

大力支持创新产品应用推广。建立推动创新产品入院的常态化工作机制,加速创新医疗器械临床应用。

5

加强重点区域功能布局

激发北部创新引领新动能。昌平区进一步优化生命科学园管理架构和运行机制,加快产业供地和建设。

打造南部高端制造承载区。发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兴区的空间优势,积极承接北部及全球科技创新成果,打造优势产业集群。

推动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形成京津冀供应链产业集群,提升产业链协同水平。

昌发展作为昌平区一站式产业生态投资运营平台,多年来,深度布局医药健康产业,打造了仪器设备和检测服务共享平台、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的小试/中试平台、第三方医学检验实验室、医疗器械CMO等多个专业服务平台,同时布局了多个医药健康产业园区,提供多元产业空间,构建产业联盟、打造HIBIO·创新加速营,帮助企业在园区内完成从孵化、加速到产业化的全过程。此外昌发展开展母基金和子基金投资业务,合作的医疗健康方面的专业子基金近20支,基金规模逾130亿,已投资医药健康企业260余家次,投资金额超百亿,爱博医疗、诺诚健华、泛生子等优秀企业已成功登陆港交所、纳斯达克、科创板。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