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区”建设科技创新领域如何发展?这场发布会告诉你

时间:2021-01-12

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

推动“两区”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互促互进

围绕科技创新的痛点难点问题,从强化国际科技创新资源聚集、高水平创新平台搭建、国际科技合作交流、科技创新合作共同体构建、良好创新创业生态营造等五大方面,提出了15项创新举措。

突出改革赋权,向部分区下放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家评审权限,新型研发机构引进的战略科技人才及其团队充分赋权;

突出成果转化落地,探索科技成果分配制度改革,支持高校院所强化内部技术转移机构建设;

突出创新生态打造,改进科研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科研项目资助方式,探索利用科技创新基金出资境外基金新机制;

突出畅通科技合作交流渠道,建立京津冀三地技术交易数据信息共享和工作联动机制,完善京港澳台科技合作机制,推动大科学装置和科技基础设施面向全球开放共享,建设海外创新中心。

加快推进国际人才社区建设

遵循首都国际人才社区建设导则,有序推进8个社区建设,先后建成“侨梦苑”海外院士专家工作站,推动香港城市大学国际技术转移中心落地未来科学城,推动香港理工大学与冬奥组委合作项目顺利实施。特别是去年举办“HICOOL全球创业者峰会暨创业大赛”,吸引2026个优质项目,集聚3085名海外创业人才(世界排名前10顶尖高校的164人),其中获得5000万元融资以上的项目44个,进一步优化了创新创业环境。

加快国际研究型医院建设

第一批10家示范性研究型病房已开始升级改造

社会办医配制乙类大型医用设备已经实行告知承诺制。13家医院获得干细胞临床研究资格,9个项目正在开展研究。已有92家医院开展互联网诊疗。8家医院作为首批国际医疗试点医院,正在积极推进与国际保险开展实时结算。鼓励和推动商业保险机构开发配套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逐步扩大商业保险服务范围。

力争“三个突破”

昌平区建设

具有全球领先水平的“生命谷”

昌平区积极发挥医药健康和数字经济两大产业基础优势,强化制度创新,力争在国际研究型医院建设、去中心化临床试验试点、争取北京人遗服务站设立绿色通道等核心任务上率先突破。优化产业布局,打造“3+X”的空间保障体系。“3”就是三个组团片区,其中:以生命科学园为主的创新核心区,以朱辛庄-七里渠区域为主的产业示范区,以巩华城区域为主的科技商务区;“X”就是以自贸试验区为引领,带动未来科学城东区“能源谷”、沙河高教园创新发展,辐射马池口、南口等工业区提能升级,打造带动昌平发展的若干“开放云团”。做实项目支撑,集中推动华辉安健抗乙肝新药生产基地、丹序生物创新药物研发生产总部、小米二期MI PARK等55个具备实施条件的重点项目落地。完善产业生态,推动国际研究型医院、大分子生物药中试、细胞与基因治疗中试等一批专业服务平台加快建设。通过加快推进“两区”建设,力争在科技创新能力、开放发展水平、产业发展质量上取得新突破,打造生命科学领域原始创新策源地、全球高端创新资源聚集地和首都高精尖产业发展新高地。

扫一扫,加关注